兴平二年三月,刘备率五千军队进入北海国,麾下除去驻守地方以外的所有臣子全部随军,到达剧县后,刘备宣布改都于此。
刘备五千生力军加入后,北海总兵力达到三万,谋士有刘伯温、刘晔、法正、荀攸,值得列举的武将有张飞、赵云、薛仁贵、张辽、马云禄、石达开、太史慈、王韶、杜壆、卞祥、孙安、黄忠。
又有范仲淹可文可武,狄青以徒弟身份侍奉其左右。另有成廉、曹性、乔道清等角色,不多赘述。
泰山郡的徐庶军团可出动两万人,此次会战兵力达到五万之巨,总人数接近刘备上辈子打得最富庶的夷陵之战。
徐庶军团有牵招、陈到、戚继光、关胜、李秀成、陈玉成、寇封七员将领。
范仲淹向刘备讲解琅琊局势:“琅琊国,为徐州背面屏障,亦为徐州地势最为险要之所。”
“其北接北海、东莱,西靠鲁国泰山郡,东临大海,南为地势一片平坦的东海郡。只要能下此地,往后进攻便再无地势之忧。”
琅琊国多山,是徐州难得的屏障,攻略难度最大。但可惜历史上刘备并未真正管辖此郡,而且他的威胁并非来自青州。
也正因如此,王猛才会想出抢占东海的计划。
“臧霸孙观等人答应配合我军行动,然而...”
范仲淹手指划过地图,一路向下,停在琅琊最南面的位置:“现在臧霸在琅琊的影响力仅限于开阳一县。等咱们打到开阳的时候,他才能配合行动。”
“而且,蛾贼的军粮在琅琊!”
张飞听罢,骂开了:“他奶奶的,全琅琊老子都打下来了,还差他那一个县?他这卧底跟没有差不多。”
“那就只能强攻咯?琅琊国有多少人?”刘备蹙眉,眼睛扫向刘伯温等人,示意他们想办法。
“回主公,杨秀清回到徐州后便屡次在琅琊增兵,如今此地总兵力达到五万,以樊崇为主将,庞涓、萧朝贵、臧霸为副将。”
总兵力相差无几,兼敌有地利,若强攻,刘备势必损失惨重。
“不如示敌以弱,行引蛇出洞之计...”刘晔沉吟道。
荀攸摇头,否决了刘晔的计策:“据攸所得消息,樊崇诡计多端,不似会在防守即可的情况下出动大部队反攻的角色。”
荀攸眸中射出精光,整个人散发着胜券在握的自信气质:“与其浪费时间于琅琊北部各县,不如派一精锐部队,奇袭至开阳!”
“先夺了这南部重镇,焚毁其粮草。北海、泰山两地趁势大举进攻,则琅琊可定也。”
荀攸说完,众人陷入沉默,默默分析着计策的可行性。
首先,这条计策相当冒险,跟历史上荀攸所献的奇袭乌巢之策有得一拼。
但同样,回报也很大。避免正面决战,极大程度地减小了攻略难度。
法正颇为惊奇,一般这种类型的计策都是他献的。
全本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