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全本小说>仙侠修真>全史人物乱入:刘备二周目人生> 章317:曹操发兵东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章317:曹操发兵东海(1 / 2)

刘备话音落下,赵祯泪流满面:“祯、祯替赵王谢过左将军!”

刘备以仁义传唱于后世,而这位宋仁宗同样是古代极少数对“仁”当之无愧的君主。

他二人有共同点,也有差别。

赵祯性格太软,没魄力,优柔寡断,跟没见过世间丑恶似的。

刘备太重义,甚至会为了义气改变自己的大战略。

而且赵祯几乎没脾气,刘备却暴躁得超乎想象。

刘备耸肩,表示该当如此。

刘晔、荀攸低头不语。

刘伯温眼神闪烁了几次,陷入沉思。

一直到会议结束,赵祯起身离开、诸位文臣皆欲走时,刘伯温突然伸手拽住刘备,沉声道:“基有一计,可使主公揽尽天下名士,招尽天下义者!”

刘伯温说得夸张,刘备面带奇色:“细细说来!”

刘伯温清清嗓子,侃侃而谈:“天下豪族皆重门楣,而主公娶郑家之女,麾下孔融、陈群等等名士汇聚,此乃主公较天下诸侯一胜。”

“天下诸侯莫不以利行事,而主公义字当先,此乃一负,却亦为一胜。有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人不识君子,君子亦不理小人。主公既有重义之特点,何不多加笔墨大肆宣传?”

“先后两次助公孙,又解救赵王于水火之中,如此大义,天下义士岂不闻之而心向神往?”

“所谓文风,只可招揽文人,但这义,却可招揽天下义士!”

“我大汉义士何止百万?选其壮者从军,贤者从文,是以青州上下与主公同心同德。上下齐心,同仇敌忾,则天下莫有可敌主公者也。”

“义可招士,仁亦可招士。放眼天下有识之士,谁不以国事为己事?若不以国事为己事,则不可称有识之士,纵有些许才干,所求不过家族利益、个人荣光,实为大汉蛀虫,不可重用。”

“这样的人不会投靠主公,主公也不需要他们。”

“有识之士翘首以盼仁君还百姓安宁,而主公恰为此仁君!兼之您马上就是皇帝亲口承认的皇叔,多重效果叠加,您的声望马上便会成为天下第一。”

刘伯温的分析是对之前刘备扬长避短策略在声望方面的延申。

既然刘备这过分仁义的特点改不了,那就不改了呗。

帮助公孙瓒上吃了亏,吃的教训居然仅限于在这件事上收起了自己的脾性,到了刘虞这件事上,依旧用义来处理事情。

不是刘备吃的教训不够,他是有自己的一套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

举个例子,武松因为杀潘金莲而失去清白身、流亡江湖,那你让武松重来一次,他会放过潘金莲吗?

当然不会啊,武松觉得自己做的是对的。

实在吃亏吃惨了,我走收集证据告官的正常途径,总不能不报仇吧。

刘备也是一样的,思维模式里就没把利益放在义之前这一套。吃亏后无非手段高明了一些,底线总不会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全本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