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5章 苏二愣子(1 / 2)

黄正明的铜钱,藏得并不隐秘,就在后院挖一地窖而已。

地窖之中,有个大木箱,用黄铜皮包裹着箱身。

明显是为了防止偷窃,几根大铁钉穿过箱底,狠狠打入地面石板中,整个箱子都被固定住了。

另外,箱盖被上了六把锁……

“铁牛,砸开!”李佑吩咐道。

张铁牛不敢用斧刃,只拿斧背一顿乱砸。他手臂都砸软了,总算砸坏四把锁,这让李佑对箱子里的财宝愈发期待。

“砰!”最后一把锁砸掉,张铁牛掀开箱盖。

李佑的表情非常精彩,愣了几秒钟,突然骂道:“这狗日的,铜钱没藏几个,箱子倒是挺唬人。”

抬着大秤那么一称,仅有二千七百多贯。

其中一千贯,还是李佑扔出的鱼饵!

难怪黄正明会如此着急,连春耕都顾不上,就逼着佃户赶紧做工。李佑随便扔出的铜钱,已经是黄家几代积蓄的一半多。

一个偏远乡下的土财主,真的不能有过多指望。

黄正明虽然在镇上开了客栈,还开了几间店铺,但客流量并不大,一年下来也赚不到几个钱。靠盘剥农民佃户,又能榨出几贯油水?

更何况,黄正明还有个儿子,已经搬去县城居住,因为付不起嫖资,让妻子回家拿钱赎人。这又是一笔花销!

黄老爷的真正财产,是土地,是祖宅!

仅这黄家祖宅,没有千贯铜钱,根本别想建出来。

唉,也聊胜于无吧,李佑手头的现金流,总算增涨到3000多贯。

接下来几天,就是登记人口,丈量全镇土地。

无论是制定规矩,还是要杀人立威,都得把地分出去再说。

只有分配完土地,李佑才能真正建立权威!……

丈量土地期间,黄家镇农民暴动的消息,迅速朝着汴水下游传播——上游是大山。

下游的茅田村、银坑村,都还只是村落,连镇子也没形成。

在唐末,镇与村不属于行政单位,没有镇长和村长,两者之间没有统属关系。

两村的里正,皆大惊失色,一面防备农民起事,一面派人去汴州县里报官。

报官有用?

最近的军镇在浚仪县,即浚仪守捉城,那边管不了杞县的事情。

杞县县治,虽不附郭汴州城,但距离汴州城也不算远。

“县尊,黄家镇暴民作乱,为一外地商人李佑蛊惑。请县尊为民做主,海捕通缉李佑,派兵镇压那些闹事乱民!”

堂下站着两人,一是杞县黄氏的族老黄煜,二是黄正明的幼子黄顺理。

黄家镇的黄氏,仅仅是杞县黄氏的一个分支!

知县孙扬怀,捋着胡子说:“本县已知,这就去通报府尊,你们回去慢慢等吧。”

作为临近汴州城的知县,孙扬怀虽有一定权力,但上头各方势力错综复杂,行事也诸多掣肘。

本来就受多方辖制,突然又有节度使派来的监军……

第二天,汴州刺史徐复生,收到杞县知县的汇报。

徐复生乃世家子弟,为人庸碌无为。

“就一个小镇?”

此时此刻,徐复生接到民乱消息,笑了笑便扔在一边不理。

在徐刺史看来,一个小镇出事,那也配叫民乱?刺史手里是没多少兵的,必须等事情闹大了,才有理由招募乡勇,从士绅口袋里弄钱。

汴州也有军镇,但指望不上,镇兵还不如乡勇管用。

李佑占领黄家镇的事情,只在徐复生脑子里停留几秒。这位刺史,慢悠悠走出府衙大门,坐着轿子听曲看戏去了。

想让刺史募兵镇压,麻烦先把整个宣化乡占了再说!

……

汴州刺史不着急,汴州监军却急得很。

之前在汴州境内发生的一起事件,一个负责监督税收的官员被杀,收税关卡被洗劫的消息,早就传到了汴州。

监军太监大怒,但也无计可施,只能派人前往洛阳,报告给河南节度使知晓。

河南节度使也没法……

当今天子,在重用太监的同时,也收回太监许多特权。

河南节度使,若无监军支持,没有资格擅自调兵。就算有监军支持,也还要跟河南诸司沟通,等流程走完估计都明年了。

河南观察使解学龙,正忙着重建洛阳宫殿,别的事情他啥都不管——特别是太监的事情!

无奈之下,只能重新派官员,前往杞县某镇收税。

同时,通缉之前负责收税的苏皓,传令颖上县监军王衡,联合颖上知县去苏家搜捕要犯。

颖上县官府还没收到消息,苏家就已经得知详情。苏元真紧急召开族老会议,将苏皓从家族除名,然后聚集家奴准备对抗官府。

真把苏家惹毛了,知县今年别想征收赋税!

……

却说苏如鹤带着苏爽,千里迢迢来到杞县某镇。

他逮着个农民问道:“老乡,这收税衙门在哪边?”

农民顺手一指:“那边,都没人住了。”

“没人住?”

苏如鹤迷糊道:“苏官员不在吗?”

估计是这收税的招人恨,农民幸灾乐祸道:“苏官员干出好大事,早就带着银子跑了。”“跑了?”苏如鹤有些傻眼。

农民说道:“苏官员杀了上头派来监督的,抢了收税的银子,不晓得跑去哪边。”

主仆二人,面面相觑。

继续往前走,苏爽说道:“少爷,咱在镇上歇一夜,明天就回汴州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全本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