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时行在抬高张居正的身价。
这也是他早就已经准备好的行动,甚至是联合了不少人。
不仅仅是他,还有张四维!
对于现阶段的张四维来说,他想要在张居正死后就反叛新政阵营,是一件愚蠢的事情。
因为在这时候,对抗张居正,那就是对抗万历帝朱翊钧。
没了张居正的朱翊钧,就是大明真正的帝王,他若是觉得你这个首辅不合格,想要换一个人。
张四维还真就没办法反抗,只能是乖乖地退出首辅之位。
想要制造红丸案,他还没那个资格,也没有那个手段,更没有那个人脉,也不可能控制的了现在的局势。
张居正能够成为摄政王,那是因为有着李太后的绝对支持,有着冯保这个大太监的支持。
然后则是张居正从嘉靖时期积累起来的人脉和声望,帮助他坐稳了摄政王的宝座。
但是他张四维不行啊!
“太岳公一心为民,推行新政九年,谋略深远。自入朝以来,兢兢业业,勤勉不懈,致力于国家之富强,百姓之安康。其改革之心,如日中天,普照万民;其变法之志,坚如磐石,不可动摇。是以朝野上下,无不敬仰其为人,钦佩其才。”
“若论元辅大臣,无人能出其右!”
张四维也早已经和手底下的那些人通过气了,现在还不是时候,时机不成熟。
关键是,他们还不知道皇帝的心思。
张居正刚死,就要直接弹劾张居正,必定会适得其反。
唯有先把张居正捧得高高的,到时候,才会摔得越惨。
“对啊!”
“太岳公心怀万民,乃是前古未有之良臣,下官也以为,这葬礼的规格就不能低了!”
“下官也一样!”
众人一致认为,张居正的葬礼规格,要超过杨士奇,才能彰显出来他的丰功伟绩。
顾青站在人群之中,看了看申时行。
历史上,申时行最后就被别人给赶下去了,一个原本被张居正举荐,推上来,坐在文渊阁的大臣,却在后来,成为一个见风使舵,想要两头都讨好的软弱之人臣。
要说张居正有识人之明吧?
似乎也就那样。
要不是他一力支持戚继光,打败了倭寇,镇守了蓟州,击退了蒙古贼兵的几次偷袭。
可能,他还真的就没什么识人之明。
说起来,张四维也是他引荐,登上尚书之位的人,结果到了后来,却时常忤逆他,并且也没有尽心尽力维护新政,甚至是算的上新政的破坏者之一。
申时行抬手,压了压,原本有一些乱糟糟的大厅,总是安静下来。
“诸位,第二件事,则是谥号……。”
既然要议论太岳公的身后事,一个葬礼,一个谥号,那都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这两件事情,也算得上是头等大事!
申时行等人基本上就是按照大明时期大臣死后最高规格来为张居正安排后事儿。
第一个就是葬礼,这个是他们可以为张居正奏请的。
以张居正之功,绝对可以超过了大明元辅大臣第一的杨士奇,其次就是这谥号。
全本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