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全本小说>女生小说>万历公务员> 第113章 通货本位银本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3章 通货本位银本位(1 / 2)

张居正还没回京。

申时行、王国光这边已经对《货币论》这本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申时行双眼明亮、心如明镜,从初闻《货币论》的惊叹、震撼,再到现在的沉稳,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而在这之前,他已经熟读了这本书三遍。

“《货币论》以历史沿革、流通机制及对国家商业之影响,探讨货币本质,以为货币乃国之血脉,其稳则民安,其乱则国危。”

“当真是真知灼见,一言一语皆直指国朝之本。”

户部尚书王国光面容严肃、目光如炬,评论道:“申公所言极是,货币之稳,关乎国计民生。然则,时下白银流通渐广,铜钱地位动摇,也不知,那监生顾青会有何见解?”

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马自强接话道:“白银虽便于大额交易,可如今白银之储藏量与铜钱相比,少之又少,于这大明当还是以铜币为主,我以为应立法限制白银使用范围,同时强化铜钱铸造,确保货币供应稳定。”

申时行听了,点了点头,回道:“嗯,此策看似稳妥,但实施起来恐非易事。白银流通已成趋势,强行逆转,恐伤及商贾利益,引发市场动荡。”

“这一点,于《货币论》之中也有记载,为之曰:通货膨胀。”

王国光想了想,又问道:“诸位可曾想过如何平衡白银与铜钱之使用,既不阻商业之发展,又能维护民生之稳定?”

申时行等人一下子就沉默了。

他们要是想得到,那已经想出来了,就是想不到,看了这本《货币论》,收获是不小,可一时间,还是难以悟出来其中暗藏的大道理。

毕竟,商业就是经济,而这时候的大明文臣们,哪里接受过金融学、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等专业知识呢。

最后,还是马自强捋了捋胡须,开口提醒道:“我等在这里空口白谈,不如寻写出这本书的人问一问。”

“他既然能够写出这本《货币论》,想来,对于此道,也已经有所领悟。”

申时行点了点头,觉得这话有道理。

或许是因为对方不过一国子监的监生,年岁十五,还是今年才高中的秀才。

所以,申时行、马自强、王国光、李四维等人自然像是孩视当今小皇帝朱翊钧一样,有一些孩视十五岁的顾青。

在他们的心中,似乎顾青仅仅是写出了这本书。

其他的就和他这位著作者无关了。

好在,坐在这里的,还是有一些清醒的人,能够想到这一点,或者是说,扯开大部分人的遮羞布。

作为当朝的内阁大臣们,作为已经四五十岁的老学究,好像询问一个十五岁的少年郎,该如何治国理政,确实是一件比较让人内心之中感觉到有一些羞耻的事情。

所以说,如今坐在这里的这些个大臣和张居正之间的差距,就在这里了。

张居正能在还没完全看完《货币论》的时候,就想到立即回京师,见一见顾青,和他聊一聊这本书。

至于什么故作矫情,又或者是让小皇帝、六部大臣、内阁大臣们知道,他张居正不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人,都已经不重要了。

他现在满脑子都是这《货币论》的内容,以及很多疑惑不解的地方。

张居正作为大明的“新政大学士”,他很清楚,这一本书里面的很多内容,单独列出来,似乎还能无限延伸。

这是一种全新的,他从未接触过,但是却又关乎于新政,关乎于大明中兴、民富国强的一种理论。

或许,这才是真正适合大明新政的理论。

所以,第二天,张居正就直接上路,快速赶回京师,而不是历史上那般三催四催,最后才不情愿地回京师,一路上还顺带游山玩水,似乎一点儿也不着急的样子。

而在京师这边。

申时行等人找了一个幽静的花苑,平日里,都是一些诗社的学子们,在这里附庸风雅的地方。

派了人,前往国子监,请来了王锡爵、顾青二人。

先声夺人。

这是顾青原本就打算好的。

如今,随着王锡爵一起到了这青竹园,看到了端坐在雅间之中的几人,总有一种影视剧里面,庞青云见到清朝的三巨头一样。

六位大臣们高高在上,天下权柄尽掌握在他们的手中。

那种智珠在握、闲看风云的执棋人姿态。

“学生顾青,见过诸位大人。”

正所谓,入乡随俗,该有的礼仪,不能不遵守。

要学一学胜天半子的祁同伟,为了目标,可以无所不用其极。

申时行打量了一下顾青。

第一感觉就是一身正气,不管是顾青的身材,还是顾青那俊朗的相貌,给人的第一感觉,那就是‘正’。

再然后,就是不卑不亢,谦逊有礼。

最后,则是那一双明亮的眼睛,也是一双,申时行等人第一次在一个少年的身上,看到的一双从来没有看到过的一双眼睛。

剑眉星目,充满着智慧。

“无须多礼,快起来,坐那。”申时行温和地说道。

顾青起身道:“多谢大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全本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