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三百一十二份考卷。
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阅卷。
这个工作量看起来很大,但是阅卷的人多,也就不算什么了。
为了防止徇私舞弊,阅卷者一般都是五百里路之外的其他州、县的教谕、廪生、州学夫子等前来阅卷。
和异地1交叉1执法一个意思。
阅卷者也都是有着一定的文学水平,参与了多次的阅卷,早已经练就了慧眼识珠的能力。
自唐朝发明了糊名制之后,明朝又规定了科举考试的字体,在一步一步地完善科举制度的公正、公平。
最起码,不会因为字体、名字而产生徇私舞弊的情况。
第一场结束,录取人数,为当取秀才名额之一倍,用圆圈揭晓,写座号,不写姓名,称之‘草案’。
而草案出来之后,也就代表着两千多名考生,最后只剩下一百名。
这一百名考生参加第二场的复试。
最终录取五十人。
草案出来的时候,和放榜差不多,有人欢喜有人愁。
只不过,草案上有自己的座位号,并不代表着自己就成功地过了院试。
第二天还有一场复试,还要和其他九十九个人争五十人的名额呢。
顾青走过来看草案的时候,拥挤的人群已经散的差不多了。
吴显、顾学州、汤世懋、朱国桢明显已经等不及,想要挤进去看一看,自己过没有过。
他们是无法做到和顾青一样自信,也和顾青一样气定神闲。
等顾青迈步的时候,他们四个人已经是快步走上去,挤进了人群之中,在草案上寻找着自己的座位号。
顾学州找了一遍又一遍,没找到自己的座位号。
最后只能是垂头丧气地转身,挤出了人群,连帮忙给顾青看座位号都忘记了。
顾青一看挤出来的顾学州的神色,就知道,他此番没有过院试。
“学州哥,你参加科考已有七年了吧?”
“若是还因一次考试之成败而论自己,还是别考了,学个手艺,讨个婆娘,平凡地过一辈子吧。”
顾青可不想‘范进中举’的现象,在自己的堂兄顾学州的身上出现。
年年不中、年年考。
一朝中举,却疯魔。
关键是,顾学州考一次不中、考一次不中,便是每一年读书的花销,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他要是学个手艺,讨个老婆,然后自己养活一家,还能减轻顾老头等人的压力,还能让顾家的日子稍微富裕一些呢。
吴显也很快挤出了人群。
他这一次也没中。
不过,他的气色看起来比顾学州好多了,看起来十分的淡然,并没有太多的失落感。
“天下英才何其多也,此番……还是我才学尚浅。”
“倒是辜负了顾青兄倾囊相授,费心费力指点我等,便只能等下一次再来!”
顾青伸手锤了一下吴显的肩膀,说道:“有志气,不像是某一个人,又是唉声叹气、又是愁眉苦脸的。”
吴显憨笑了一下,说道:“我们要是有顾青兄这般心性,此番必然也能高中了。”
说完,看了看顾学州。
顾学州尴尬地笑了一下。
而吴显却又抱拳道:“恭喜顾青兄,过了。”
他在快步挤进人群之前,询问过顾青的座位号。
而这时,汤世懋也挤出人群,先是对顾青抱拳道:“恭喜,恭喜,顾相公过了。”
顾学州也是激动不已,已经忘记了自己没过的失落感。
“青弟,你过了!”
顾青总觉得这个句子有一些歧义,连忙道:“行了,行了,这还有第二场呢。”
“淡定、淡定。”
朱国桢就比较淡定,甚至是等到身后的人又散了一些,才走出人群。
也是一样,先对顾青抱拳道贺。
他们五人之中,顾青、汤世懋、朱国桢三人都过了第一场,可以参加明天的第二场复试。
吴显和顾学州也就打算再等几天。
到时候出案,还能顺带把好消息带回江浦县呢。
这第二天的复试,一共只有一百名考生候场,所以,很快就盘查结束,可以进场了。
座位号重新排序,避免有人在复试的时候,还会领取到香号。
同样还是学政大人坐在大堂上,当场出题,然后写在木板上,一一展阅。
顾青等考生抄题之后,开始答题。
复试虽然只有一项,却是一个有一些费手腕的活儿。
前世,顾青在博物馆里面还见到过现存的明朝状元考试的考卷,万万没想到,自己也有一天,同他们一起参考。
中午贡院这边提供的食物,也有不少油水,比昨天的好多了。
吃完饭。
继续埋头苦干。
写完之后,自己默读了三遍。
确定无误,就直接交了考卷。
全本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