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4章 冒进(1 / 2)

然后他抬头说:

“我让他住图里。”

“但不是画图的人。”

“是埋图的人。”

“他不是画不完。”

“他是画到死。”

“那他这段,就不是线了。”

“是碑。”

当天夜里,宁烈带人在哨所后地开了一丈坑。

把那口棺埋进了图册尾下,封土之后,不立碑,不挂名。

只钉了一个木牌,写五字:

“图下埋人。”

林西苒站在旁边,声音压得极低:

“宁烈,你这样做,是把这线——真当成命在写了。”

“不是写守了。”

“是写死了。”

宁烈头也没抬,只说:

“他们让我们不能归图。”

“那我们就拿命盖章。”

“这志写着写着,就不是图的替身了。”

“是命的坟。”

“谁写一段,就等于把自己埋一格。”

“他们要擦,就得挖。”

“挖的时候,就得看——谁敢把死人翻出来。”

《北线手志》第八页,当夜新增一段:

【段子山。未完图。存骨志。】

【此人不归志图,但图为志碑。】

【后人可不补此段,但不许忘此人。】

徐砚那夜回屋,把自己的简式补了一句:

【我画的线,画完之后不是挂上去。】

【是埋进去。】

【谁敢说不算——谁就先掘。】

第二天,港外试探船撤线三十里,连试旗都不敢升。

朝中无声,图志不提。

但所有人都知道——北线现在有块地,是埋人的图底。

图还没完,人已经压上去一具了。

而这线,从此之后,不再只是写给活人走的。

它,是写给死人留的。

写完,就有人埋。

那谁还敢说——这线,是假的?

那天夜里,大雪压了整整一宿。

徐砚披了件旧皮裘,踩着没过脚踝的积雪出门,手里提着个旧式测杆,一点点去量那段没人敢碰的地。

“这条线,从今往后,入图。”他弯腰插下杆子,语气平平,“不是凭空一画。”

“是量出来的。”

“量一个死人,压出多深的分界。”

周巡在一旁站着,看他这一杆杆地插,手指都有点冷得发紫了,还是忍不住开口:“徐大人,你是真打算——就这么一杆一杆地量下去?”

“嗯。”徐砚头也没抬。

“那……死人也得继续埋?”

“那当然。”他把最后一杆插下去,转身往回走,“地图上,哪块地是空的,就填哪。”

“他们怕死人,我们就给他们死人看。”

周巡吸了口凉气:“这也太狠了点吧……”

“你没看懂。”徐砚甩了甩袖子,声音低得像冻进雪里的铁,“这是教他们学规矩。”

“我们图上的线,不是拿来谈判的。”

“是拿来死人压住的。”

三天后,南线递了一封急信上来。

“宁烈那边动了。”送信的是监司的人,进门就喘着气道,“他……他亲自去了江岸,要建兵渡口。”

“还是反着建的。”

徐砚皱了皱眉:“反着?”

“对,他把兵道开在了靠近敌国那侧的淤滩边,说是退潮时建,涨水也不撤,摆明了不打算撤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全本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