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府的空气阴沉沉的,这样的气氛让人觉得很不安,来自汉城的战报被慕容柔嘉放到了郑清璿的座位上,当然郑清璿并不在国家议会大楼,因为他被朱仲渊紧急召到了宫内。
\"陛下。\"郑清璿微微躬身。
朱仲渊的脸上有些不悦,但是总体来说还是保持着帝王的威严,“我们的部队在短时间内的计划很成功,在这方面我必须要对你提出赞赏。”
郑清璿不动声色地点了点头,他知道朱仲渊话里有话。“陛下倪瓒,这都是臣应该做的。”
朱仲渊不动声色的继续说道,“但是这还不够,你也知道大明太需要一场大胜来证明自己。”
郑清璿很明白朱仲渊指的是什么,明帝国已经很久都没有过大胜了,帝国急需一场胜利来重振帝国的信心。“陛下稍安勿躁,最多一个星期,臣能保证陛下能安全的前往扬州视察。”
朱仲渊的眼神闪烁了一下,他站起身来,走到窗前。窗外的应天府笼罩在一片灰蒙蒙的雾气中,远处隐约传来钟楼的钟声。
扬州,这个曾让整个帝国都蒙羞的地方,也是两百年前江北最后一支明军撤离的地方。
郑清璿的话无疑彻底撬动了这个帝王的内心。
******
明军需要时间来消化黄州,而这段时间是清军最好的时机——他们将会在这段时间内将朝鲜半岛的“瀛人军团”推下海,让这群倭人知道谁才是他们应该效忠的对象。
清军的反击来得比这群才将第一道防线抢回手中的瀛人预想中更快。就在他们还没站稳脚跟,在计算有多少人伤亡之际,清军的炮击就接踵而来。炮弹呼啸而过,在战壕边炸开一个个深坑,有人在喊:\"寻找掩体!”可话还没说完便被轰塌的战壕彻底埋进了土里。
清军的炮火越来越密集,整个战壕都在剧烈震动。“瀛人军团”的通讯兵拼命地朝后方打旗语,请求炮兵支援,但在这样混乱的战场上,谁知道后方是否能看到这些微弱的信号?
就在炮击结束以后,一个瀛人大着胆子从几乎毁灭的战壕中探出了头便看到了比之前更多的满人——清军的第二波攻势来了。
******
第一道防线失守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托洛茨基的指挥部内,托洛茨基站在地图前,眉头紧锁。他的政委正在向他汇报前线的最新战况,但每一个字都像是一记重锤敲在他的心上。
清军的重型榴弹炮无疑对第一道防线的“瀛人军团”造成了致命的打击,根据侥幸逃回来的士兵汇报:这次的满人不只有千人。而是足足有一个师的兵力,汉江南岸已经丢了清军将直接兵临城下。
托洛茨基的手指不断在汉城地图上轻轻敲击思考着如何对敌,“把他们放进来。”
政委愣住了,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先生,您说什么?\"
托洛茨基重复道:“让这群傲慢的满人进到汉江南岸,禁止我们的任何部队再发动任何进攻。”
政委的脸上写满了不解,但托洛茨基的眼神却异常坚定。
“通知对马岛的空军——用燃烧弹。”
******
全本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