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走在人群之中神色平静,今日的朝会,他就是主动站出来成为了皇帝手中的开路先锋开始清理大明这么多年来逐渐积累的问题。
于谦很清楚的知道今天的一连串组合拳不过只是一切的开始,等整顿了商业,整顿了官场,增强了军队作战力量之后那才是大明和皇上真正朝着这天下发出咆哮的时候。
但于谦也知道接下来的路程绝不会平坦,各种阻力和挑战依然存在,好在皇上也是个心狠手辣管杀管埋的人,没有一切问题可以难倒上帝的步伐,而于谦也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配合皇帝做出所有行动。
之后内阁大臣又聚在一起,开始商议皇帝交代的各种事情,也包括那份官员升迁调动的名单。
六部尚书也各自开始忙碌,这么多的事几乎方方面面都能涉及到六部,各种事情需要积极准备加强沟通,最重要的是要在短时间里拿到一定的成果放在皇帝的面前。
整个紫禁城,仿佛一架庞大而精密的机器开始运转起来,各项政令从皇帝的御书房,从内阁,从六部,一条条有条不紊的传达下去,各级官员也开始忙碌起来,落实朝会上所确定的各项事宜。
半个月时间过去,兴安离去一趟给周喻带回来了几车的古董珍宝,全都是易小川这个长生者从秦朝到现在这么多年来精心收集的东西,而其中就有周喻最重视的东西,传国玉玺。
宫廷重地,周喻坐在乾清宫前看着一个个箱子被小心翼翼的从马车上取下,而兴安则是在旁边汇报着这次出去带回来的所有东西:“皇上,小的已经把易小川所藏匿的东西全部带回,共计珍玩古董五十余箱,还有传国玉玺也在其中,从周朝的文物一直到本朝的都有不少,而且全都是非常珍贵的东西。”
周喻的心脏微微一跳,只要是流淌着华夏血脉的人在听到传国玉玺的时候大致都会有这样的反应。
随着一个木匣送到眼前,周喻缓缓伸手将木匣接过然后将其打开,随即眼睛一下就亮了起来。
看着这枚玉玺静悄悄的躺在木匣之中,周喻伸出手轻轻地将玉玺拿起,一入手就是沉甸甸的的感觉,好像把历史也握在了手中一样。
周喻仔细地端详着玉玺上的每一道纹路,看着那用金子填补的玉玺一角,还有玉玺上的雕刻纹路,一双手也不自觉的紧了一下。
“好!”
难得会有什么让周喻激动起来,但是手中的玉玺就是这么一样东西。
本来他只是觉得传国玉玺可能会在易小川的手里,毕竟按照正常的情况来看,换做是他也一定会在传国玉玺该从历史上消失之后掌握在自己手中。
没想到易小川还真没让他失望,还真就把玉玺给当做是收藏品给藏了起来。
不止是玉玺,还有那些易小川到处收集的五十几箱东西,那简直就是华夏长长历史道路上的见证,无一不是真正的稀世珍宝。
听过的没有听过的,那些在历史记录中存在过又消失的东西,放在后世这些东西每一样都能够引起极大的轰动,哪怕周喻自己已经觉得自己是见多识广,可见到了易小川这些藏品之后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孤陋寡闻。
周喻将传国玉玺轻轻放回木匣,将其交给身旁的兴安:“好好保管,传国玉玺是国之重器,不可有丝毫闪失。”
兴安恭敬地接过木匣,低声道:“皇上放心,小的一定会妥善安置。”
周喻点点头,目光又转向那五十余箱古董珍宝,站起身来缓步走到一个箱子前,伸手掀开箱盖就见里面摆放着一件青铜器。
器身上刻满了古老的纹饰,散发着岁月的沧桑。
兴安上前介绍道:“皇上,这是青铜器,是当时祭祀和重要日子才能使用的重器,极为珍贵。”
箱子里的青铜器看着就相当特别,并不是常见的鼎樽,是一个非常霸气却又莫名让人感觉到有些蠢萌的动物造型,整体呈现出一种威严的姿态,却又在细节之处透露出一丝憨态可掬的意味,粗壮的四肢支撑着敦实的躯干,圆滚滚的眼睛瞪得溜圆,器身上还有着古老繁琐的纹饰。
“不错,清理一下放到御书房去。”
“是。”
周喻满意点头继续查看其他箱子,各个箱子里摆放都东西也不止一件,青铜器,还有汉代的玉器、唐代的瓷器、宋代的字画、不少早已失传的古籍等等
“这个易小川。”周喻感叹道,“他活了这么多年,收集起来的这些东西算是他做的唯一一件好事。”
摇摇头,周喻对兴安说道:“记得将这些东西妥善安置。”
兴安连忙应道:“小的知道,皇上放心,小的一定会安置妥当。”
就在这时,一名太监匆匆跑来跪在周喻面前:“皇上,于大人和内阁的大人们想要求见皇上,说是有关官员升迁调动还有其他的政务需要皇上定夺。”
周喻点头:“朕知道了,让他们进来。”
太监应声退下,周喻摇了摇头朝着御书房里走去。
兴安赶紧的示意手下把周喻看上的青铜器给拿走清理,自己则是抱着传国玉玺跟在身后,并在周喻坐下后小心翼翼的将传国玉玺放在了周喻的御用书桌上。
于谦等人被带到御书房纷纷开始朝着周喻行礼。
周喻摆手示意众人坐下:“升迁和调任的官员名单朕已经看过,对其中一些人进行了一些调整,兴安,把名单拿给大臣们看看。”
兴安从书桌上拿起名单朝着
于谦微微点头,接过名单快速的扫了一遍,将名单递给他人后起身朝着周喻拱手道:“臣没有异议。”
其他人也知道这就是一个过场,看与不看,反对还是支持对已经被决定下来的事情根本毫无作用,于是也都纷纷点头表示没有异议。
在名单上,张清婉父亲的名字也在其中,从户部的一个郎中一跃成为管理一方的知府大人。
“诸位都没有异议那此事就这么定下,内阁写折子,吏部拟旨将升迁和调任的官员名单昭告天下。”
全本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