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一事件,也塑造了路易十四的统治哲学。】
【他领悟到一个真理:贵族不可信任,巴黎不可依靠,权力必须绝对。】
【在这场叛乱风暴中,红衣主教马扎然当政是乱局的主因。】
【但同时,马扎然也是路易十四最重要的政治导师。】
【这位意大利裔教士精通权术,他给年轻的国王上了三堂关键课程:】
【第一课是“沉默的力量”。】
【马扎然要求路易在会议中永远最后发言,用“朕会考虑”来保持神秘感。】
【第二课是“分而治之”,他故意纵容贵族内斗,再以仲裁者身份收渔翁之利。】
【最精妙的是第三课“表演统治”。】
【他让路易十四每天练习在公众面前保持威严仪态,连微笑的弧度都要精确控制。】
【1658年,20岁的路易十四在战场上初显锋芒。】
【他亲率军队平定边境叛乱。】
【这当然是在刷功绩、刷威望。】
【但是当无数士兵们高呼国王万岁时。】
【身为情人的马扎然,也是欣慰的悄悄对太后说:“看,我们创造了一个神。”】
弹幕:
《怪不得路易十四不住巴黎,因为小时候被暴民吓尿裤了。》
《老巴黎正白旗还是猛啊,太阳王都害怕!》
《沉默的力量?小胡子直呼内行!》
《这么看来,马扎然好像不是奸臣呀?》
《不如黎塞留,但仍是水准以上。》
《其实这一时期,除了马扎然,王太后安妮的功劳也很大,就是《三剑客》里面那个奥地利的安妮王后。》
《大仲马把他和太后那段关系,写的太损了……》
天幕继续。
【1661年,首相马扎然去世,23岁的路易十四终于等到了亲政的机会。】
【马扎然临终前,他告诫路易十四:不要再设宰相,亲自统治!】
【年轻的国王听从了这一建议,宣布不再任命首相,而是亲自掌管国家的一切事务。】
【“我把各位召集到这里,就是宣布从现在起。国家的一切事务由国王我处理。当我需要的时候,各位大臣可以用你们的建议,来为我服务”】
【并且,路易十四迅速逮捕了野心勃勃的财政大臣富凯,罪名是贪污。】
【这迅速的确立了路易十四的威慑力。】
【与以往的国王不同,路易十四认为,国王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所有臣民都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他的命令。】
【为了证明自己的权威,他说出了那句震惊欧洲的名言:】
【“朕即国家”。】
【说起来,路易十四的统治哲学很简单。】
【就是朕即国家(l’etat,c’estoi)。】
【按照路易十四的理论。】
【核心第一条:国家属于皇帝,全国的所有权力、财产等等都属于皇帝。】
【虽然子民们可以拥有、使用、交易财产,但这种权力来自于皇权的默认。】
【如果有必要,皇帝可以任意的剥夺子民的权力,即使是宰相和高级官僚也不例外。】
【核心第二条:】
【皇帝的意志就是国家的意志,皇帝的形象就是国家的形象。】
【核心第三条:】
【皇帝及皇帝家族的命运,就是国家的命运。】
【皇帝灭亡,就是国家灭亡。】
【皇帝富有,就是国家富有。】
【全体臣民,都必须承担确保皇帝家族,永远兴旺的义务。】
秦朝。
嬴政看到这里,之前紧皱的眉头是彻底的舒缓开来。
对路易十四这位番邦帝王,也是难得的露出了欣赏之色。
“朕即国家?”
“这句话说的好,说的对!”
“看来这路易十四童年时的坎坷,倒也没有白费。”
“经过一番磨练之后,他真正的更加懂得了为君之道。”
“他的朕即国家理念,直接又英明,朕十分的欣赏!”
“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全国的所有财产、所有权力就该属于皇帝。”
“皇帝的意志,就是整个天下的意志!”
“皇帝就代表着全天下!”
“如果皇帝死亡,如果皇帝的家族灭亡,那就意味着整个天下的灭亡!”
“这哪一条不是真理?”
“路易十四作为一个番邦帝王,能有如此的觉悟,能够提炼出这么正确的统治理念。”
“实属难得。”
“看样子,他应该就是法国历史上最英明的君主之一了。”
“甚至……有可能比那拿破仑还要英明?”
嬴政心里越发觉得朕即国家的正确,于是下令:
“来人!打造一个朕即国家柱!”
“将朕即国家的理念,镌刻其上,供我大秦万代认真观摩,时刻铭记!”
“让每一代的大秦天子!知道,朕即国家!”
“也让全天下的子民都知道,整个华夏天下都属于皇帝!”
全本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