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继续。
【也正是这种“察察为明”的作风,缔造了东汉最清廉的吏治时代。】
【永平年间,中央到地方“权不借下,请托断绝”。】
【连外戚都只能夹着尾巴做人。】
【然而,刘庄绝非只会挥舞大棒的暴君。】
【他深谙“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对贪官狠厉,但对清官格外宽容。】
【会稽太守钟离意因擅自开仓赈灾被弹劾。】
【刘庄反而嘉奖:“忧国如家,何罪之有?”】
【同时,在民生领域,刘庄也展现出截然相反的柔情。】
【刘庄深知农业是国家的根本。】
【他继承并发展了父亲刘秀时期的“度田”政策,进一步清查全国土地和人口,抑制豪强大族的土地兼并行为。】
【减免赋税、赈济灾民,将公田分给无地农民】
【同时,刘庄大力兴修水利,在全国各地组织修建了众多水利工程。】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王景治理黄河。】
【当时黄河水患频繁,下游百姓深受其苦。】
【刘庄任命王景为河堤谒者,主持治理黄河。】
【王景率领数十万民工,历时一年多,对黄河进行了大规模整治。】
【通过疏浚河道、加固堤坝等措施,使得黄河水患得到了有效治理。】
【黄河此后八百多年没有发生大改道。】
【“黄河八百年不决口”的古代奇迹,正是起于刘庄。】
【治理黄河,保障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的稳定,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展。】
【此外,刘庄还鼓励百姓开垦荒地,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使得东汉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提升。】
【百姓生活日益富足,国家的财政收入也不断增加。】
【永平年间户口从2100万激增至3400万,为明章之治的盛世打下坚实根基。】
说到治理黄河,历代的统治者们自然是瞬间就不困了。
特被是许多深受黄河水患困扰的朝代。
更是深深的羡慕汉明帝时期,那治理的妥妥当当的黄河。
明末。
满头白发的崇祯皇帝,看到天幕上着重介绍汉明帝刘庄治理黄河的功绩。
也是有些羡慕的说道。
“哎,我大明也深受黄河问题的困扰。”
“但朕也已经非常尽力了。”
“感觉黄河水患,也不能怪朕,主要是朕的运气实在是太差了!”
“到了朕接手大明的时候,夺淮入海已成定局。”
“黄河已经难已治理了。”
“关键是国力也不可同年而语。”
“东汉经过光武中兴,政局稳定、经济恢复。”
“朕却接手了一个烂摊子。”
“要是给朕一个,像刘庄当时的大汉那样的国家的话。”
“再给朕一个像王景那样的,高水平的治河人才。”
“朕也可以把黄河治理的好,然后……名垂青史!”
……
天幕继续。
【如果说刘庄的铁腕治国,为东汉夯实了根基。】
【那么他在军事与文化上的建树,则真正将帝国推向了巅峰。】
【刘庄自幼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即位后大力推崇儒学。】
【将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的核心思想。】
【刘庄在洛阳修建了太学,广招天下学子,亲自前往太学讲学,与师生们探讨儒家经典。】
【他还设立了五经博士,鼓励学者们深入研究儒家学说,推动了儒学的发展和传播。】
【在刘庄的倡导下,整个社会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读书学习之风盛行。】
【刘庄还是佛教传入中国的引导者。】
【一次,刘庄夜梦金人,第二天便向大臣们询问梦中景象。】
【大臣们认为金人可能是西方的佛陀。】
【于是刘庄派遣使者前往西域求佛。】
【迎回两位天竺高僧和一批佛经佛像。】
【这就是著名的“永平求法“。】
【刘庄专门为他们修建了白马寺,这是中国第一座官办佛教寺院,标志着佛教正式传入中国并开始大规模传播。】
【白马寺表面看是安置天竺僧人的场所。】
【实则是刘庄构建的跨国文化枢纽。】
【他让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在此翻译《四十二章经》。】
【却特意安排儒生参与译经工作。】
【他允许贵族子弟出家为僧,但规定必须通晓儒家经典。】
【这种“以儒解佛“的智慧,使得佛教这个外来宗教迅速本土化。】
【在对外军事外交上,刘庄登基时面临着匈奴和西域的复杂局势。】
【匈奴自西汉以来就是中原王朝的劲敌。】
【东汉初期,匈奴再次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归附汉朝,北匈奴则不断侵扰边境。】
【刘庄为了彻底解决北匈奴的威胁,决定主动出击。】
【公元73年,刘庄派遣窦固、耿忠等将领率领大军出征北匈奴。】
【汉军在天山一带大败北匈奴,占据了伊吾卢城,并在此设立了宜禾都尉进行屯田。】
【为进一步经营西域奠定了基础。】
【此后,刘庄又派遣班超出使西域。】
【班超“以夷制夷“,仅带36人便降服鄯善、于阗等国,重建西域都护府,重新打通了中断已久的丝绸之路。】
【在北方,刘庄令窦固、耿秉大破北匈奴,将汉军旗帜再次插上燕然山。】
【在东北方向,高句丽侵犯玄菟郡,汉军长途奔袭直捣其都城,迫使其王跪献地图。】
【但与汉武帝的穷兵黩武不同,刘庄的军事行动始终服务于一个核心目标——打通丝绸之路。】
全本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