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锐评
客观来说,商克其实挺欣赏伊凡罗斯人的本事。
在技术条件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各种创意完成精妙的系统工程,最后做到不错的综合性能。
人……也是系统工程的一环。
至于将万千官兵视作耗材的作风究竟是对是错,那就见仁见智了。
“……现在科技还没那么先进,据我所知,哪怕是最前沿的技术也还不行,单车作战效能没法跟女军人车组相提并论,不过多车协同作战完全可以拉平差距。”
说完,商克又一副无所谓的说道:“而且咱们也不排斥女军人啊,车长或者炮手由她们来担任就很合适,论兵员规模,世上谁能比得了”
院长轻轻点头。
总参谋长也赞同道:“是这个理。”
伊凡罗斯近卫坦克旅那样一辆坦克除了驾驶员其余人全为女军人的车组确实太激进了,犯不着,但商克认为择其一还是可以的。
没有什么比感知能力更重要,战场信息获取效率高于一切,车长或炮手由第一类超自然能力战士来担任最恰当。
这没什么争议,所有人都认同。
其他的则无必要,给坦克标配上垂直稳定器对于大统制联邦都不值一提,更别说最基础的无线电设备了。
除此之外,中型坦克计划‘一七五工程’的技战术指标也彻底敲定了,再不做大方向上的修改,以免耽误研制进度。
车重要求确定放宽到30吨,如果原型车就有30吨的话,后续改进潜力就很充足了,尤其是一七五工程采用扭杆悬挂,易于增加重量。
iv号坦克早期型18吨,后期型25吨,增重了五分之二。
t-34早期型26吨,换装三人炮塔和85毫米坦克炮以后32吨,增重了五分之一。
炮塔座圈直径也是商克非常关心的一个数据,指标给定的是1600毫米,他觉得不够大,要求扩大50~100毫米。
“车体指标变化很小,还好,不耽误光大重工和华联实业的研制进度。”装备局战车发展小组负责人觉得没问题。
“我要问一下,原型车什么时候能出来”商克问。
“车体长宽高不用变,炮塔座圈增大五到十公分不影响车体宽度,按照两家的答复,原型车底盘三月初进行对比肯定没问题。”
“还挺快的。”
一七五工程从去年夏秋之交立项,到现在过去了大半年,期间还因为指标变化而多次推倒重来,原型车居然马上就准备就绪了。
其实从这一点就能看出大统制联邦的工业能力。
紧接着,院长谈到了商某人意外缴获的那辆t-34,要求发展小组负责人介绍一下装备局对t-34的分析结果。
明康号在过年的时候抵达广州,随后,坦克与大量纸质资料就一并运去了首都特区。
“这个车的抗弹外形很优秀,不过行走机构很落后,内部布局也比较差,炮塔非常小,开炮以后取炮弹和装炮弹都很麻烦。”
“有多落后”
“主动轮和履带居然还在用板齿啮合方式,这都十几年前的玩意了,差速器和末减速器很简陋,工艺也粗糙,还有变速箱,放在车体后面离那么远,又不配辅助机构……”负责人洋洋洒洒吐槽了一堆,最后用轻蔑地语气说:“很难三言两语讲清楚,总的来说就是不值一提,如果我国来造的话好上两三倍不成问题。”
全本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