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研部回到王府,朱重十也陷入了治理朝政上的事情,为了减轻朱标的负担,按照前世的记忆,扩大了秘书处。
而五品的官员加入,秘书处也彰显不了皇家的气概,在他的提倡下,正式更名内阁。
这样标示着朱标的班底更加强劲,成为内阁后的秘书处权力骤然提升。
乾清宫内,朱标召见了在京的勋贵,这次是为了皇家军队改制进行商量。
大明的军制是世袭制,朱重十多次和朱标商讨过这种世袭制的弊端。
这次要改制的就是募兵制,不再沿用世袭制,以后没有所谓的军户。
而且提高军队待遇的办法已经在朱标的案头。
等过几年大明的财政宽裕了,士兵就会走职业化路线。
徐达作为军方代表的大佬,参加这次商讨,朱重十由于要去查看海关,未曾到场。
“魏国公,辽王提出的募兵制您看看还有什么地方需要补充的?”
徐达看完朱重十写的奏折,放在后沉思片刻,心中暗想这小子确实有一套,而且是一套跟着一套。
以募兵制,大明的军队会剔除许多的老弱,以后都是适者生存,强者为王的军营。
不过有革新就有革新的弊端,革新后的世袭制军人会按照大明百姓给予田地,以后会为民。
“陛下,我朝一直沿用的都是世袭制,猛然间改制会有许多的不足,在军营的士兵的土地,供给等都会出现。
臣的建议是从后期开始募兵制,逐步淘汰卫所世袭制。
以后从百户以上的官职就没有世袭的制度。
循序渐进,慢慢的改革。”
徐达看出了弊端,朱标也明白,大明的架构是百户级别就可以世袭了,而且军户和农户是两个概念。
有些人为了活着选择当了军户,也有些不愿意当军户。
这些都是一辈子的事情。
“哦,这个啊,魏国公,辽王说了,在军籍的时候为军户,这些是给家属的待遇,其他图田亩地图是不变的,而且成为军户以后士兵退役就要改为农户。
只有为国家效力的时候才是军户,这样就可以提高军人的荣誉感,使命感,要是军人牺牲,这些军户是不变的,会延续给其后代的子女。
时间上就是一代人,皇叔说,这样军人没有后顾之忧,可以更好的为国家出力。
朕觉得这样不错,兵部、户部也都同意,到时候朝廷下旨,各县负责转变户籍就可以了。”
徐达沉思后没了意见,其他几位大明的勋贵也都没意见,军队的改革动的都是下层军官的利益,而且没动多少,随着改革,就会军人的薪酬。
以后当兵吃饷可以养活一家子的事情也会成为现实。
冯喜早早等候在门口,瞧见里面说的差不多,走进来跪地道:“陛下,锦衣卫指挥佥事林秀求见!”
“锦衣卫?”
勋贵们听到这个名字,自觉的起身。
朱标也是皱了皱眉“他说了什么事了吗?”
冯喜侧着头看了一眼徐达,尴尬道:“说是事关辽王爷的事,您看……”
徐达听到事关朱重十,抬起了头,其他人听闻此事也都有了兴趣。
朱标大手一挥,“快传!”
冯喜走出,外面走进来一名从三品武官服侍将领。
“启奏陛下,锦衣卫大牢里面关押着的人犯……”
“人犯怎么了?”朱标焦急的问道。
“陛下,人犯怀了辽王爷的子嗣,您看是不是……”
林秀说完,徐达目瞪口呆,朱标一脸不可思议。
“你说怀了谁的孩子?”徐达来到林秀面前。
林秀抬起头,看见对方是徐达,冷汗直流,“是,是辽王爷的子嗣,对方呕吐不止,下官找了郎中,郎中把脉后说是怀了孩子……
而此女子是扩廓帖木儿的女儿,辽王送到锦衣卫好生看管的人……”
几名勋贵抿着嘴想笑,徐达额头青筋暴起。
朱标反应过来,指着林秀道:“这事朕做主了,将此女送到辽王府,由辽王自行决断。”
“臣,遵旨!”
徐达已经说不出话来,想了一会躬身道:“陛下,臣刚才失礼,望陛下恕罪。”
全本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