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标准提高所带来的重压还未消散,与外部技术团队的合作又突生变故,这无疑像一场猛烈的暴风雨,再次无情地袭击了苏墨和林瑶艰难维系的企业。
苏墨和林瑶此前满怀希望地与知名技术团队“科创先锋”达成合作,共同致力于新产品的研发,期望借此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开拓出一片新天地。“科创先锋”团队在业内颇负盛名,由技术权威张博士领军。张博士有着多年的行业经验,在技术研发领域成果斐然,其团队成员也皆是从众多优秀人才中精挑细选而出,各个技术精湛、经验丰富。
合作伊始,一切都按部就班地推进。双方团队频繁碰面,深入交流,精心制定了详尽的研发计划,对每个阶段的目标、各自的职责以及任务分配都做了明确规划。苏墨和林瑶仿佛看到了企业重焕生机的曙光,满心期待着这次合作能为企业带来新的腾飞契机。然而,如同平静的湖面突然泛起波澜,随着项目的逐步深入,棘手的问题接踵而至。
在一场至关重要的项目研讨会上,双方就技术方向产生了激烈的碰撞。“科创先锋”团队主张采用一项刚刚崭露头角但尚未完全成熟的前沿技术。他们认为,尽管这项技术风险系数较高,但一旦研发成功,将会赋予产品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使产品在市场上脱颖而出,占据领先地位。张博士在会上激情澎湃地阐述着自己的观点:“苏总,林总,如今的市场竞争已然白热化,若想在众多竞争对手中突出重围,就必须敢于创新,勇于尝试新技术。我们团队对这项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虽然目前还存在一些挑战,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加大投入,一定能够攻克难关,实现技术突破。届时,我们的产品将具备无可比拟的优势,市场前景不可限量。”
然而,苏墨和林瑶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考量。经历了产品安全事故、行业标准提高等一系列危机后,企业的根基已受到严重动摇,他们深知此时的企业如同风雨中飘摇的小船,经不起太大的风浪。因此,他们更倾向于采用较为成熟、稳健的技术方案。苏墨神情凝重地回应道:“张博士,我们十分钦佩贵团队追求技术卓越的精神,也明白新技术可能带来的巨大潜力。但目前公司的状况实在不容乐观,刚刚从一连串的困境中挣扎出来,实在无法承受过高的风险。稳健的技术方案虽然可能不会带来爆发式的增长,但能够确保产品平稳、顺利地推向市场,稳固我们现有的市场份额,为企业赢得喘息和发展的时间。”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争论的声音在会议室中此起彼伏,气氛变得愈发紧张,仿佛一触即发。林瑶见状,赶忙起身,试图缓和这剑拔弩张的氛围:“大家先冷静冷静,我们坐在这里的目的是为了共同推进项目,实现合作共赢。或许我们可以尝试寻找一个折中的办法,在保证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有选择性地部分采用新技术,这样既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又能避免过度冒险。”
尽管林瑶提出了看似两全的建议,但在后续讨论具体细节时,双方团队成员依然在诸多关键问题上难以达成共识。会议结束后,虽然双方都做出了一些表面上的妥协,但分歧的裂痕已然深深埋下,这使得项目的推进速度明显放缓,原本紧凑的研发节奏被彻底打乱。
除了技术方向上的严重分歧,利益分配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成为横亘在双方之间的又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按照最初签订的合作协议,新产品成功上市后,所获利润将按照既定比例在双方之间进行分配。然而,随着研发工作的深入,各种意想不到的难题不断涌现,研发成本大幅超出预期。“科创先锋”团队认为,他们为了攻克技术难关,投入了大量额外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因此希望重新调整利润分配比例,以获取更多的利润分成,从而更好地激励团队成员的积极性。
张博士无奈之下,只好再次找到苏墨,委婉地表达了团队的诉求:“苏总,您也清楚,这次研发项目的难度远超我们最初的预估。为了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团队成员日夜奋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不仅如此,我们还投入了大量额外的资源来解决各种技术难题。所以,我们希望能适当调整一下利润分配比例,这也是为了让团队成员的付出得到更合理的回报,进而更有动力地推进项目。”
苏墨面露难色,心中满是无奈:“张博士,我完全理解您和您的团队为项目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对此我们也十分感激。但您也知道,我们公司目前的财务状况非常严峻,之前为了应对产品安全事故、行业标准提高等一系列危机,已经背负了沉重的债务。如果再调整利润分配,公司实在是承受不起。而且,合作协议是双方经过深思熟虑后签订的,随意更改恐怕会对双方的合作关系产生不利影响。”
这两个关键问题犹如两座大山,沉重地压在双方心头,尽管苏墨、林瑶与张博士多次私下沟通,试图通过坦诚的交流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但每次都因为分歧过大而无功而返。
林瑶忧心忡忡地对苏墨说:“这样下去可不是办法,项目已经陷入停滞,不仅前期投入的大量资金和宝贵时间都付诸东流,还会严重影响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如果不能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公司的处境将会越来越艰难。”
苏墨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和疲惫:“我也心急如焚,但双方的立场都很坚定,实在不知道该如何打破这个僵局。”
随着时间的悄然流逝,双方之间的矛盾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愈发尖锐。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变得小心翼翼,原本积极协作的氛围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压抑和紧张的气氛。一些原本顺利推进的研发工作不得不被迫搁置,项目进度远远落后于预定计划,仿佛一辆失去动力的列车,在铁轨上艰难地喘息。
苏墨和林瑶深知,这样的僵持局面如果持续下去,对企业而言无疑是一场灭顶之灾。他们一方面要竭尽全力维持公司的日常运营,应对来自市场竞争、客户关系维护等其他方面的重重挑战;另一方面,还要不断思索如何化解与“科创先锋”团队的合作矛盾,寻找破局之法。然而,无论他们如何绞尽脑汁,尝试各种沟通方式和解决方案,似乎都难以找到一个能让双方都满意的平衡点。在这内忧外患的艰难困境中,企业的未来变得愈发黯淡无光,仿佛被一层厚重的阴霾所笼罩,他们又将何去何从呢?
在这种令人窒息的紧张氛围下,市场竞争的浪潮却丝毫没有放缓的迹象,反而愈发汹涌澎湃。竞争对手们似乎敏锐地察觉到了他们的困境,如同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般,纷纷趁机加大市场攻势,采取各种手段进一步挤压他们本就所剩不多的市场份额。企业的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每况愈下,资金链也愈发脆弱,濒临断裂的边缘。苏墨和林瑶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暴风雨中的一叶孤舟,四周波涛汹涌,狂风呼啸,随时都有可能被无情的巨浪吞噬,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全本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