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北伐结束后,大青山脚下大青城不断扩展,市场上的大青山牛羊肉供应也随之增加。
普通民众还不是主要消费者,于是京中各个衙门的官员成了主要受益者。
站在衡靖街上,张苑博朝着南边的嵩永街望了一眼。
心中盘算着当天的任务安排。
张苑博打算先去青龙街访问六部,然后再顺便去会同馆一趟。
确定行程之后,他便抱着手中的案牍出发。
应天城内,过了通济门大街向东,皆是朝廷衙门,堪称大明的政治中枢。
这里鲜有平民随意闲逛,以免遭受兵马司官兵的盘查。
路上行走的多是各个衙门的官员,每个人看上去都是行色匆匆。
此时正值朝会刚结束之际,正是一日中最忙碌之时。
直至午后,各衙门官员用过饭后,方有些许时间进行公务交流。
张苑博走到青龙街,向北而行不久便抵达了吏部大门前。
他刚到吏部衙门口,把守的差役立即认出。
“张知事光临了。”
张苑博微微抬头,对方便迅速上前,接下他手中的文卷材料。
差役又问道:“不知张知事先前往司务厅,还是去寻许郎中?”
六部之中,负责日常运营的是各自下属的司务厅。
张苑博轻轻摇头:“此次前来吏部无他事,想与文选司商议几件事。”
差役闻言颔首,“请随我来。许郎中刚参与了内阁会议回来,现在应该就在自已的班房内。”
二人一前一后地行走,不久后就来到了清吏司班房之外。
步入房间,张苑博环视一圈发现大多数座位空空荡荡,仅有的几位官员正在专注审核各种文档资料。
最里面的隔间坐着一名青袍男子。
许星阑。
到了隔间入口处,引路差役才将携带的文书物归原主,临走前对着室内低呼一声:“大人,张知事到了。”
埋首查阅材料的许星阑抬起头来,见到来者后笑了起来。
只见他对张苑博挥手示意,“请进,请务必关好门。刚才自宫中取回一些茶叶,是福建所献佳品,此刻品尝最为相宜。”
话音未落,许星阑便开始准备沏茶。
张苑博不作客套礼节,直接坐到了对面。
从带来的文书中挑了几本递至许星阑面前,同时瞥了一眼炉子上那正逐渐升温的水壶。
“许学长整天在内阁拿东西,阁老们都没有生气?”
许星阑挑了挑眉:“阁老们每天都要处理国家大事,我这点小事他们根本不会在意。更何况,好东西搁着不用总有一天会坏掉的,还不如由我来帮阁老们解决这些烦恼。”
全本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