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雅宝路做俄罗斯生意的公司多起来以后,就出现了恶性竞争,互相抄袭产品款式。
“极端的情况下,在公司门口放一个岗哨,中国人不许进,只有俄罗斯人能进。怕的就是自己公司的款式被其他中国公司抄袭了去。
“有人开始动脑筋,想办法把雅宝路的公司,开到了俄罗斯。我们公司也是在这个时候建立的俄罗斯分公司。”
陈先生问:“俄罗斯人好像不富裕吧?那个民族给人一种很彪悍的印象。那里的生意好做吗?”
贾勇说:“我刚到华艺国贸公司工作的时候,就是给俄罗斯分公司发货。俄罗斯人挺有钱的。他们那里的轻工业不发达,从中国采购的都是生活用品。”
陈先生问:“你们在俄罗斯的公司,是什么业务都做呢?还是专注于一两件产品呢?”
贾勇说:“专做皮夹克。”
陈先生问:“俄罗斯人有钱,你们有货,那你们应该赚了不少钱吧?”
贾勇说:“做生意嘛,总是有风险的。做服装,款式和价格很重要。新款的皮衣好卖,但价格高。老款的皮衣价格低,但是客户不喜欢。后来就形成了不少的库存。生意不是那么好做。”
陈先生一副老于世故的样子,说:“应该就是这个样子。生意嘛,怎么会好做?看着好做的生意都是陷阱。”
贾勇说:“生意不好做的时候,人就容易闹矛盾。和我一起进公司的一个同事,俄语讲得非常好。从一进公司,就说要外派他去俄罗斯。
“可是,俄罗斯分公司的生意不好,他外派的事被一拖再拖。好不容易去了俄罗斯,老员工给他气受,他受不了就跑了。”
陈先生好奇地问:“跑了?怎么讲?”
贾勇觉得自己是情之所至,有感而发,不应该跟陈先生说这些家丑。可话都说到这里了,收也收不回来了。只好硬着头皮说:“他离开了俄罗斯分公司,跑到一个农场上打工。”
陈先生说:“他就这么跑了?这么随便?对他,就没有惩戒措施吗?”
贾勇说:“事出有因。公司也没有把他怎么样。还是把他当公司的人一样对待着。他自己也没有忘了自己是个外贸员。他跟公司提出,要做农产品贸易。
“我倒觉得他选的这个业务挺好。这个思路和绝大多数做俄罗斯生意的人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起码不会像卖皮夹克那样,竞争到了亏本赚吆喝的程度。”
陈先生感触颇深地说:“做农产品挺好的。我要是一直踏踏实实做农产品,也会挺好的。”
贾勇正想听听陈先生讲他做农产品的事,陈先生却转移话题问:“你们在斯洛伐克的分公司,怎么还做装饰装修工程呢?外贸公司不是应该做贸易的吗?”
全本小说